最近都看了些什么新番呢?在工位上摸鱼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这件事。

翻了翻新番列表,好像已经有很长一阵子没能花上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专心致志地观看一部动画了。掰着指头数了数,大概是来这里牛马之后,就不再有过。每天都在上班,下班晚饭过后的一点点时间,都不够用来刷沙雕图、打游戏、熬夜。即便时间(没有什么事情要做)、空间(找到一个舒服的看番姿势)、番剧(确实有现在就想看的番剧)俱备,足够我正儿八经地看一集新番。可下一秒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了。

所以挤出时间来——准确地说是全神贯注地看完一集 24 分钟的动画,是不太可能的。

可是,再不看动画片的话,感觉自己都快要越过那道门槛,转职成为正统的魔法使了。等到了那时,就真的没啥时间看这些「小孩子家家」的东西了。我甚至能想象得出,当我胡子拉碴、呆毛丛生、津津有味地享受一部后宫番的时候,路过的同事 / 长辈 / 路人甲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他们可能只是好奇地看了一眼我的屏幕,随即投来惊讶的目光;语气可能不会太过鄙夷,但一定会说出「你竟然还在看动画片?」这句话。我大概率会无所谓地回复「是啊,怎么了?」,然后继续对着屏幕傻笑。也可能会羞愧难当地关掉动画片,转而刷起短视频。

搞不好我还会因此开启无职的异世界生活。

总而言之,为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1,为了不让这个系列就此终结,多少还是花了些时间看番。可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问题:这下半年能看的新番,似乎有点太少了。

比如作画炸裂的《擅长逃跑的殿下》,剧情和风格上没能支撑我继续追下去,看了一集便搁置了,即便它是由创造出《更衣人偶坠入爱河》和《孤独摇滚!》的梅原 P 企划的。再如讨论度极高的《不时轻声地以俄语遮羞的邻座艾莉同学》,若不是一开始有腹黑的妹妹,我也不可能看得下去六集。后期不仅妹妹变得没意思了,剧情还离谱得让人大跌眼镜,简直是在摧残我所剩无几的智商,幸亏忙得没时间看及时止损。最让人惋惜的是《小市民系列》,本该最让人有所期待的剧情,做着做着就只剩下 2.39:1 的画面还称得上是「电影感」。至于《【我推的孩子】 第二季》,我想找个空闲的时间一口气看完,《物语系列 外传季&怪物季》则是前几部没补完没法续上剧情看不成。因此,7 月番就只看完了《败犬女主太多了!》、《义妹生活》以及《魔法少女与邪恶曾经敌对。》。

我遂将希望寄托在 10 月,可亦是一言难尽。疯房子不知道发什么疯,在《地。 ―关于地球的运动―》里大搞闪光弹偷袭,还算优秀的原作遇上脑子有洞的改编也是倒霉;《青之箱》只有霸权社制作的动画 OP 以及前 6 集还有点看头,一到真枪实弹的运动场景,作画便崩坏得难以下咽。更何况大多分镜几乎照搬漫画,算不上是优秀的改编。最终,也只看完了《胆大党》和《悲喜渔生》。 如果把《英雄联盟:双城之战 第二季》也算上的话,倒是和 7 月持平。但《双城之战2》除了画面,剧情深度比第一季要浅得多,远不如第一季好看。

那就不难下结论了:7 月有话题度的原创太少,10 月续作太多,能看的异世界又趋于零,下半年除去续作,就是没啥好看的新番。

两个季度的量加起来还不及 4 月看过的新番的一半,我只能把 2013 年的《冰菓》,2017 年的《游戏人生 零》,2021 年的《剃须。然后捡到女高中生。》和《漂流少年》翻出来补上一补。

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没有素材,我怎么可能写得出追番报告?所以,我把这些碎碎念搬了上来,加起来足足有一千个字!(啊不是)

咳咳,言归正传,让我们开始这一期的新番吐槽吧!

败犬女主太多了!

「败犬」一词,通常用于多女主角的恋爱喜剧中,指代那些未能赢得男主角青睐、却又故作坚强的女性角色。这类角色往往在主角感情确立后逐渐退居二线,直至成为成长回忆的一部分。但从角色塑造来看,「败犬们」大多具备较鲜明的人物特征,情感爆发也比女主角更激烈、更显戏剧化,只是受限于既定的结局走向而被迫退场——正因如此,不少作品中的败犬角色比女主角更受观众喜爱。我永远喜欢泽村·斯潘塞·英梨梨。

《败犬女主太多了!》的革新,恰恰就在于颠覆了这一传统。它不再执着于讲述「成功人士」的青春,而是将「败犬」置于舞台中央,将叙事权交还给这些「落败者」。由此,我们才得以看到这些性格各异却又充满感染力的角色,以及失败的她们所展现出来的青春:运动系的烧盐柠檬表现出青春期特有的微妙距离感,内向文学少女小鞠知花则细腻地展现了憧憬与现实错位后的自我修复过程。至于外向活泼的八奈见杏菜,她的恋情虽然略显「草率」,却也在分享喜好与情感的过程中,展现了青春期直率而热烈的一面。

本作另一巧妙之处,在于男主角温水和彦这一「背景系」角色的独特视角。某种意义上,他的存在使本作更接近群像剧的结构,而非标准的恋爱胜负游戏。

温水几乎不主动处理角色间的矛盾纠纷,却又不会拒绝参与这些事端。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使他与角色们保持了一定距离,却也因此达成了「理想的倾诉对象」的必要条件。他不仅为每位女主留下足够的表达空间,更让她们得以按照自己的节奏修复情感创伤。即便他声称自己不会被青春期阴晴不定的恋爱关系扰乱内心,却仍无可救药地成为了「恋爱」的局中人。

可以说,《败犬女主太多了!》并没有真正突破青春恋爱番的叙事边界,但它尝试以「败犬」作为引子,呈现出更多元的青春视角。在胜者逻辑横行、异世界题材层出不穷的当下,这种平静却充满自省的校园叙事,反而为青春题材注入了难得的真实与珍贵。

义妹生活

但凡看过一些稍微正常的动画,都会在第一眼见到《义妹生活》的时候就把它划分到「便宜动画」的阵营——色彩、场景乃至分镜都透露着一股穷酸味,你很难在这部动画中见到一丁点显经费的地方。就连本作唯一显眼的画风精美的人设,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用远机位拍摄人物全身,几乎不存在细节特写。看看隔壁《艾莉同学》,几乎是把能展示角色魅力的招数全都使了出来。

可就是这样一部动画,在这等有限的制作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大量值得推敲的演出、细腻而富有深意的叙事结构,展现出与作画严重不符的高水平制作。

偷感十足的拍摄机位
偷感十足的拍摄机位

可能是能截得到的为数不多的精美的女主特写
可能是能截得到的为数不多的精美的女主特写

空旷的房间和昏暗的光线,是从环境上侧写角色的心理;频繁出现的远景以及奇怪的机位,除了省钱外,也能很好地展示角色的内心活动;就连多到数不清的长镜头,也是用以突出角色的沉默。这直接使得本作的画面虽然廉价,却在整体视觉反馈上表现出非凡的「电影感」。

背景可以说是能糊弄就尽量糊弄,有背景就行
背景可以说是能糊弄就尽量糊弄,有背景就行

把光影用到极致了的日记回
把光影用到极致了的日记回

除了摄影,本作的音乐和配音方面也同样表现出色,配音演员的表现亦为角色增添了层次感 。可以说正是因为演出和音乐的互相配合,才得以让贫瘠的画面表现没那么惹眼,使得观众更能沉浸到故事中去。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动画 OST 迟迟没有公布,极有可能会和第二季一样成为有生之年。不过在 B站 找到了 BD 附带的三首 OST: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KcteqEGX

不过很遗憾,我仍旧不擅长从制作、摄影等更深层次的角度对作品做阅读理解,因此只能写到这里了。如果你也对这部动画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看过动画之后,浏览下面这些文章或视频,加深对动画的理解。

bangumi 番组计划:

哔哩哔哩:

至于要不要因此去看原作小说,这个就没法建议了。毕竟日轻和动画是两种载体,本作原作小说的 评分 到后期也在逐渐走低……

魔法少女与邪恶曾经敌对。

《魔法少女与邪恶曾经敌对。》其实算不上多么优秀的作品,但其本身承载的重量,使得这部由十年前的漫画而改编的番剧变得「不那么一般」。

作为 藤原可可亚 的遗作,漫画连载至第 20 话时,因作者病逝而戛然而止。彼时,米拉与白夜之间的关系刚从「敌人」悄然转向「朋友」,魔法少女与邪恶组织的背景也才揭开冰山的一角。邪恶组织的成员看似荒诞却各有伏笔,魔法少女阵营也开始露出不那么光鲜的另一面。这些设定和角色还远未被充分展开,便因为作者的离世永远停在了起点上。

这像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故事,你隐约知道后面可能会发生些什么,却再也看不到、也听不到那一句真正从角色口中说出的「我喜欢你」。

这份遗憾,就像片头曲的歌词所写的那样,「保持尚未完结就好,这份情感无需谢幕」。也许作品的动画化,就是对作者最好的追思吧。

胆大党

《胆大党》是少年 Jump 王道漫画的一大代表,因此依旧逃脱不了这类漫画的基本要素:「友情」、「热血」和「胜利」。但是,本作由汤浅政明创立的 サイエンスSARU 制作,尽管其本人已退休,但他的个人风格明显已经成为该工作室的视觉语言之一。原作中外星人与超能力的设定,经由那种夸张变形的动作表现与强烈的节奏感,两者的融合带来了远超原作的视听张力,使这部作品在延续王道精神的同时,也展现出动画作为独立媒介的表现优势。

回想起了乒乓
回想起了乒乓

即便你对这类传统 Jump 套路已感疲乏,本作依然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演出风格与节奏控制,重新唤起你对这类作品的观看兴趣。

第一集的战斗部分十分精彩
第一集的战斗部分十分精彩

悲喜渔生

在《悲喜渔生》中你可以看到:

  • 让你恨得咬牙切齿的低能男主角
  • 一群热心肠钓鱼佬2
  • 空军
  • 六十年历史背书

《悲喜渔生》带给了我太多出乎意料的惊喜,即便它的 OP 带电,即便男主的性格惹人生厌,即便它的故事并不惊艳,它仍旧是这个10月最值得一看的原创番剧。

从钓具的挑选、下窝的策略,到抛线的时机、收杆的节奏,与钓鱼相关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刻画得细腻真实。而配乐更是《悲喜渔生》的灵魂——伴随着抑扬顿挫的旋律,钓鱼的节奏与情绪被巧妙烘托,即使是从未垂钓过的人,也能凭借音乐感受到那种或舒缓、或紧张、或充满期待的情绪波动,进而不知不觉沉浸于故事之中。以至于身为观众的我,也有想要放下一切负担,独自一人乘着海风随心所欲地钓上一杆的冲动。

但钓鱼之外,是作品对「钓鱼即是人生」这一主旨的始终贯彻。在《悲喜渔生》中,钓鱼不仅是角色们的共同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男主常宏原本对钓鱼毫无兴趣,甚至感到厌烦,但在与便利店同伴们的相处中,他逐渐体会到钓鱼的魅力。钓鱼需要耐心、技巧和对自然的理解,这与他之前急于求成、追求快速成功的人生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钓鱼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如人生的旅程。有时辛苦一整天也未必能有所收获,但每一次出钓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希望。通过钓鱼,常宏学会了放慢脚步,享受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自己做出转变的同时,也解开了贵明积压已久的心病。这种对过程的重视和对结果的淡然,大概就是《悲喜渔生》想要传达的人生态度吧。


  1. 在写第一篇新番吐槽的时候,曾暗自定下「每季度完结后写一篇吐槽练练文笔」的小目标。
  2. 喜欢钓鱼的都不会是坏人